近年來,脫貧攻堅交通精準扶貧力度空前,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,農村道路交通發(fā)展迅猛,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,摩托車、汽車下鄉(xiāng)等惠農政策的實施,機動車、駕駛人數量迅猛增加,使村民出行及農產品運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;與此同時,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,交通違法行為明顯增多,村道及入戶路傷亡事故頻發(fā),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勢也隨之發(fā)生了根本性的變化,如何進一步創(chuàng)新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式,預防和減少村道交通事故,是當前各級政府和公安交警部門面臨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。
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困難
農村道路交通基礎設施落后,安全隱患多。隨著“新農村建設”、“村村通”工程的深入,鄉(xiāng)村道路不斷延伸和硬化,通行條件明顯改善,但由于鄉(xiāng)村道路大多在籌建過程中沒有經過系統(tǒng)、正規(guī)的規(guī)劃、設計和施工,許多路段都是依山順勢而建,根本談不上按照什么標準修建,超出標準的彎道陡坡比比皆是,又因資金有限,無法進行擋墻、護欄、隔離墩、標志標牌等安全防護設施的設置,且建成后無正常的養(yǎng)護,致使道路等級低、路面坑洼不平,路基殘缺松軟,路面結構不合理、通行視線條件差,道路安全隱患十分突出。
農村車輛車況參差不齊,安全性能差。伴隨汽車、摩托車的下鄉(xiāng),大量的機動車輛被用作生產和生活工具而進入農村家庭,但受經濟條件的限制,絕大多數農民購買的是價格相對便宜、效能相對較低、安全性能相對較差的摩托車、輕便摩托車、面包車、三四輪低速載貨汽車、拖拉機,有的甚至購買“老舊車”、超標電動車、老年代步車等等;加上農村群眾大多存在“勤儉持家”的思想,導致許多群眾只算經濟賬,不算安全賬,只購買、不上牌,只開車、不辦證,只運行、不保養(yǎng),特別是只要機動車還能上路,就不會定期檢查車況和安全性能,年初停在家,年底回家再開,長時間不能按規(guī)定進行保養(yǎng),存在較大安全隱患。
農村群眾道路交通安全意識淡薄,違法較突出。近年來,雖然公安交管部門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,不斷創(chuàng)新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形式,但由于農村群眾的文化水平相對偏低,農村群眾的交通安全知識普及程度較低,缺乏對交通管理工作的認識,不能正確理解和自覺遵守交通法規(guī),對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的交通法律法規(guī)知之甚少,對交通事故的危害認識不足,交通安全觀念淡薄,交通違法行為屢禁不止,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。村社道交通安全執(zhí)法難度大,部分村民在明知自己存在交通違法行為時,要么隔很遠發(fā)現執(zhí)法車輛就將車駛入附近住戶院壩,將車門一鎖人就溜走;要么故意設置障礙,使執(zhí)法車輛無法通過;實在躲避不了的,就鼓動周圍村民“講歪理”,給執(zhí)法造成困難,甚至阻礙執(zhí)法。這些都是現有安全管理機制的弊端造成的,村、社干部和村民認為“事不關己、高高掛起”,在村社道上當然要替本村人“說話”,這種狀況發(fā)展到現在,一些村民駕駛車輛發(fā)生事故致傷、致殘、致亡時卻因無證、酒后、車未按規(guī)定檢驗等而得不到賠償,村民只能自己掏錢治療或善后,有些事故還造成了村民返貧,重、特大事故在村社道發(fā)生的概率在迅速增大,應盡快扭轉目前不利局面,消除懸在安全管理人員頭上的“雷”,使村社干部和入戶路戶主人人有責、人人盡責,建立起村道及入戶路安全管理新機制刻不容緩。
建立村道及入戶路安全管理新機制的建議
建立“大宣傳”機制,消除固有思維。要想從根本上減少農村道路交通事故,必須要在提高農村群眾的交通安全素質上下功夫。要依靠各級黨委政府,結合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,進一步加大安全宣傳力度,深入農村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,樹立“交通安全事關自家”的思想,以發(fā)生在群眾身邊的事故為主,采取群眾喜聞樂見、通俗易懂的形式,普及群眾的交通安全常識,讓村民知法守法,不斷提高其對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認識,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。要積極借助廣播、電視、網絡等媒體,向農村群眾報道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和交通安全防護常識,宣傳交通安全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引導農村群眾自覺遵守交通法律法規(guī)。要協(xié)同鄉(xiāng)鎮(zhèn)落實村、社長和戶主為交通安全“宣傳員”責任制,強化教育引導,使廣大農村群眾真正認識到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(guī)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性,從源頭上遏制交通違法行為的發(fā)生。
建立“大勸導”機制,消除權責脫鉤痼疾。村道及入戶路絕大多數時候是村民自己在使用,但安全責任卻全在政府及其職能部門,出現責權利脫鉤現象,村道及入戶路的安全責任政府不應由大包大攬,建立“大勸導“機制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。所謂“大勸導”機制,就是在原有“勸導員”基礎上,明確村(居委會)主任為村道、社(組)長為社道、戶主為入戶路的“勸導員”,在其責任路段設立長度、寬度、危險地段、責任人等公示牌,年底由政府根據勸導成效分檔次進行獎勵;對履行勸導職責不力、發(fā)生多人傷亡的,要嚴肅責任追究。
建立“大預警”機制,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。“大預警”機制就是鄉(xiāng)鎮(zhèn)政府+交警中隊+村、社長+戶主的農村道路安全排查預警責任制。各鄉(xiāng)鎮(zhèn)政府要定期組織各村社和職能部門排查轄區(qū)道路安全隱患,督促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路段責任人立即進行整改,對急需改造的路段按照輕重緩急向縣人民政府報告。各交警中隊要聯(lián)合各鄉(xiāng)鎮(zhèn)交管辦,立足對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研判,繪出各鄉(xiāng)鎮(zhèn)農村道路危險路段分級預警圖,并向鄉(xiāng)鎮(zhèn)政府提出合理化的整改治理建議。村、社長和戶主既是“勸導員”還是責任路段的“預警員”,路基滑坡、路面塌陷等要立即向鄉(xiāng)鎮(zhèn)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報告;時常清理道路排水溝,清除遮擋視線的樹枝、雜草等;在陡坡急彎路段,有條件的要大力栽種竹子(這道韌性擋墻),起到安全防護作用。
建立“大協(xié)同”機制,強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度。農業(yè)農村、交通運輸、公安交警、應急管理等部門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,及時組織人力、物力,對交通安全隱患進行整改治理,增設、完善防護欄、減速帶及交通標志標線等道路交通安全設施,夯實路肩,加固護坡。在建設改造農村道路時,應更多考慮安全因素,多聽取相關職能部門意見、建議,嚴格按照技術標準和規(guī)范要求,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,真正做到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與道路建設同步設計、同步建設、同步驗收、同步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