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靠人吃飯空米缸,下田流汗谷滿倉”。7月27日,驕陽似火,筆者來到沐川縣沐溪鎮(zhèn)茨灣村3組的鄧建香家里,其堂屋門封上方用毛筆略帶筆鋒寫的這副條幅十分顯眼?!斑@就是他對生活的真實寫照。”幫扶干部龍敏向筆者介紹。
“好日子是干出來的,不是等來的。”鄧建香,今年60歲,身材矮小但很精神。穿著一件迷彩服,由于長時間受陽光照射,布滿皺紋的臉龐顯得黝黑,曾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,由于當時缺技術(shù)、缺資金導(dǎo)致貧困,家里就他和弟弟鄧仕云一起居住。
鄧建香的家是一幢兩室一廳一廚一廁外加豬圈房,約50平米的磚木結(jié)構(gòu)房屋,居住地地勢較高,須經(jīng)過數(shù)十級臺階才能到達,屋外有一個約寬五米長十多米的水泥壩子,在驕陽的照耀下,泛著白光,屋里屋外沒有一片垃圾、樹葉或者塵土。
“快進來坐,吹電風(fēng)扇?!币豢吹焦P者,鄧建香趕忙迎了上來了,倒水、抬凳子、開電風(fēng)扇……鄧建香在當?shù)厥浅隽嗣睦蠈嵢?,曾與父母、弟弟同住在僅40平米的木質(zhì)結(jié)構(gòu)房屋中,且嚴重傾斜。眼看住了快30年的唯一住房就要坍塌,父母又相繼去世,鄧建香和弟弟只好借住在坎下的兄弟鄧仕前家,這一住就是8年。“他們沒住過一天好房子。”一晃數(shù)十年過去了,說著曾經(jīng)的遺憾,鄧建香難掩悲傷。
“在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前,鄧建香兩兄弟主要靠上山砍竹子賣,或者就近打零工維持生計,每年只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?!睋?jù)茨灣村黨支部副書記鄧世春介紹,2014年初,其弟弟鄧仕云也外出務(wù)工,結(jié)果出去不久就得了闌尾炎,被迫返回家鄉(xiāng)借錢治病,又因缺乏技術(shù),處處碰壁,之后就再沒外出。
就在鄧建香犯難時,黨和政府的“春風(fēng)”及時吹進了這個家庭。同年,鄧建香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,通過自己申請、批復(fù)、公示等程序后,鄧建香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要求,并發(fā)放施工許可證,于2016年開工建設(shè)新居。
“沒想到有這么好的政策,政府補貼5.5萬元,自己貼補一些,現(xiàn)在終于有了自己的房子?!笨粗鴮挸ǜ蓛舻姆课?,鄧建香很是感激。2016年12月就搬進了新家,退出貧困戶序列。2017年,兄弟倆在自己的新家度過了農(nóng)歷新年。
靠政策,更要靠自己?!八辛?,電通了,路通了,房子也修好了,有這么好的政策,我更要努力,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。”如今的鄧建香干勁更足。
“我除了砍竹子,打零工,還養(yǎng)了4頭豬,50只雞,種了2畝水稻和玉米,加上公益性崗位和兄弟就近打點零工,去年有7000多元的收入,還存了點錢?!闭f起這前后的變化,鄧建香露出了幸福且滿足的微笑。
無志山壓頭,有志人開山。當前,脫貧攻堅戰(zhàn)已接近尾聲,這種“寧愿苦干,不愿苦熬”“天等人民不等天”的精氣神在竹鄉(xiāng)大地遍地開花,結(jié)出累累碩果。(鄧昌琴)